第六十二章 战漠北
就在霍去病探望郑云赫的这段日子里, 元狩三年, 已经蛰伏在漠北的大单于伊稚斜无法忍耐自己在草原上霸权的丧失, 精心策划了一次偷袭。
这次偷袭从两路出发, 每一路都有数万人马, 袭击了右北平和定襄郡,掠杀了汉属吏民一千多人。
汉匈双方的巅峰对决, 即将拉开最后的帷幕。
皇上这一次策动的是一场数十万人的大会战。
如河西二战一般,也是走两条战线。东西策应,寻找主力,深入歼敌。
主帅人选早早定了下来, 一路是卫青, 走东线的代郡,以迎对匈奴的左贤王;更为艰巨的任务交给霍去病, 走西线定襄,以备战大单于伊稚斜。
霍去病和卫青各率五万骑兵, 此外还有十四万战骑运送粮食、衣物、军械等作战辎重。
主帅虽定,裨将未决。
大家都知道这一回是汉朝志在必得的一战, 凡有军力之人谁不想参与进来?
平阳公主前夫之子曹襄便被内定为后将军, 将随继父卫青一同远赴漠北。
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公孙贺、赵食其也都被委与重任, 充作左右将军。
第一次军报下来,李广没有轮上作战,内心非常不甘。
他此生历经文帝朝、景帝朝、刘彻朝已经将近半个世纪, 六十多岁的年纪还能亲身参加几场汉匈大战?
李广自己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, 一而再, 再而三地前往未央宫向皇上请战。
想当年霍去病的请战,可以引来皇上夜访冠军侯府;这个出了名的老顽固之请战,在刘彻眼里徒增头痛而已。
这一荣一弃,鲜明地令人心寒。
皇上说:“李老将军人老了,虽则作战英勇,奈何此人运数太差。漠北此战非同小可,朕岂能顾念旧情而让他上阵。”
卫青默然难言,低头沉思了一会儿,方斟字酌句道:“老将军一腔忠勇,也令人感慨啊。”
此时有执事宦官来报:“皇上,李广将军在宫外侯旨。”
刘彻大怒:“朕哪有什么旨意给他?让他回家歇着去。”
卫青道:“皇上,此次从代郡出发,李将军与匈奴作战数十年,地形地貌、兵力布置等李将军也是比较熟悉的。”
刘彻转过身来,心想这李广军中威信甚高。为了这一次大战,他频频请战已经闹得长安城内沸沸扬扬了,如果强行不许,只恐遭人非议。
他想了想,叫那宦官回来:“请李将军速速回府准备,就说——”他迅速衡量了一番,“此次漠北之战他为前将军。”
“诺。”
霍去病对这件事情置身事外。
他早已向皇上请示过了,那些有军功有侯位的老将军们一个都不必插到他的军队之中来。
他说:臣恳求莫设裨将入军,只拟以军中的李敢等为大校,随臣远驱大漠即可。
刘彻也不会将李广安插到霍去病军中。这两个人,一个年少气盛没分寸,一个倚老卖老不让人,非打起来不可。
于是看向卫青。
卫青站直身体,他愿意接受李将军入他的营。只是……“前将军”即为大军的阵前前锋。
皇上的这个安排……
李广在宫外闻得参战的消息,且挂先锋之职,心中的欢喜无法言表。
他向传旨宦官叩谢过皇恩之后,像个老小孩一般乐颠颠跳上马背。
在即将驰出未央宫的金凤宫阙之时,老将军特地勒马回头,对着皇上所在的宣室方向,恭恭谨谨遥遥一揖。
一回到了位于长安城的郎中令府,李广便大声吩咐老妻给他上酒菜。
李广妻子与他同岁。
六十多岁的老妇人,多年来受丧子之痛、疾病之苦,已经白发苍苍行动迟缓,与李广的矫健威武不可同日而语。
战场上名声是他拥有,战场背后的生死离别是她在承受。
老妻看他高兴地手舞足蹈,说:“又是要上战场了。”
“没错!”李广用筷子夹了一块鹿肉,“敢儿都要上战场了,身为父亲自然也要冲锋在前。”
老妇不说什么,要说什么几十年来都说尽了。只问他:“你看要不要劝芸娘改嫁吧?”
李广大口喝酒:“怎么?”
“阿赫……”老妇犹豫了一下,“阿赫来信求婚,只求妾身试探一下。如若不行,他就这么陪着芸娘。”
李广也停了筷子:“这事情你去料理。过年的时候你去淇水住,我这里备战没时间回家的。”他略扒了几口饭,道:“这样我也放心些。”
老妇人走出丈夫的房子,远远看他的影子落在窗户上低头忙碌着什么。
她猜,他必定又在翻那些兵书研读了。
她最知道战场无情的道理,老妇人在深秋的庭院里无声地叹息一声,白发在夜风中飘动出岁月老去的忧伤。
为了漠北之战,而即将忙得不着家的并不止李广。
卫青坐在书房内,看着眼前的长子。
宜春侯卫伉已经几乎成年了,因父亲和表兄的鼓舞,也从小致力于骑射。只是现在汉匈之战格局已定,霍去病荣宠如日中天,卫伉根本轮不上。
卫青担心的就是少年人的意气冲动,说:“伉儿,父亲入了军营,这个家都靠你了。”
平阳公主身份尊贵,自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和府邸,这侯府她是不轻予干涉的。
“是,父亲大人。”卫伉对于自己的列侯身份很不以为然,这乃是靠着父亲的军功打下的江山,对他来说是种负担,“父亲大人能否请求皇上给伉儿一次参战的机会?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